3月26日,杭州工會專門刊發《做好小家政 惠及大民生——三替集團持續提升“藍領榮耀”》專題文章,對三替集團在職業賦能、員工關懷及社會貢獻等方面進行了報道。以下為報道全文。
在杭州,“三替”集團是家喻戶曉的家政品牌。1992年創辦至今,歷經三十載風雨洗禮,已然成為行業的領頭雁。“替您排憂,替您解難,替您受累”的服務宗旨,溫暖了無數家庭,也為社會貢獻了一份力量。“家政服務一頭連著民生服務,另一頭則是連著就業需求。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企業在賦予他們價值的同時,也獲得了他們真誠的回饋和對社會的貢獻。”董事長陶曉鶯深知,企業與員工是命運共同體,只有雙向奔赴,才能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汲長洋就是眾多“受惠”的職工之一。這位來自山東臨沂的小伙子在三替一待就是30多年,“我和杭州,和三替有著冥冥之中注定的緣分。1992年我剛好18歲,記得剛來杭州,跳下11路公交車后,正好看到前面有一塊廣告牌,還沒來得及吃上一頓飯,就先上三替公司應聘去了,結果一干就是30多年。”從起初的管道疏通工,到成為公司技術團隊中的佼佼者,從毛頭小子到如今的杭州工匠。汲長洋已幫助近10萬家客戶完成管道疏通及改造,發明和改進管道疏通小工具近20件。“雖然每天面對的工作又苦又累,但公司的溫暖支持了我堅持下來。”他直言感慨除了自己的努力付出外,也離不開公司的扶持與栽培。“公司會定期組織各種培訓,作為受益者之一,我從一名普通員工一步步成為了管道工程專家、高級技師,還走上管理崗位,這也讓我更加明白一點:干一行,愛一行,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汲長洋始終堅守初心,不僅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還致力于培訓更多的技術人才,至今已培訓了近5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師傅。多年來,企業開設“三替家政學院”“三替商學院”“三替家政研究院”,并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等方式,形成了集招生招工、培訓培養、就業創業三位一體的家政人才生產線。近10萬下崗失業、失地人員、“4050”再就業困難群體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獲得了免費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推薦等機會。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新的工作方向,也找到了生活的希望。陶曉鶯強調:“通過培訓,為低收入人群創造高收入的機會,讓一群沒有年齡優勢、沒有文化優勢的人,在工作中找到尊嚴和自信。”令人感動的是,許多已到退休年齡的員工仍選擇留在企業,繼續為培訓新人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三替還積極與高校合作,共同培養高端管理服務型人才。通過與浙大城市學院等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設本科學歷的行政管理專班,共建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為家政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內部,工會每年也會開展育嬰員、家政服務員、保潔師技能比武等活動,充分發揮了競賽比武表彰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激發了員工隊伍通過學技術、練本領、比技能的熱情。”陶曉鶯表示。在員工的努力和企業的精心栽培下,三替不斷涌現出了一批批先進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熱愛企業優秀員工”“全國家政服務優秀工作省”“浙江省金藍領”“浙江省勞動模范”“杭州市勞動模范”等獎項和榮譽是最好的見證。家政涉及千家萬戶,作為行業中的頭部企業,1999年,陶曉鶯便前瞻性地就向杭州市人社局提出要給員工買社保的申請,并成為了杭州市第一家為員工買社保的民營企業。這張具有特殊意義的“社會保險登記證”一直被她珍藏在辦公室中,它不僅是對員工權益的尊重與保障,更是企業責任感的體現。“員工有了社保,才會感到自己擁有的是一份正式的工作,才會認真對待。”2017年底,陶曉鶯引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融入集團的發展理念中,并定期組織學習分享會:“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引領員工向上向善,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的榜樣、父母的驕傲,就會自覺自發地去做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事”。“日行一善”“日感恩”“日反省”等系列活動頗受職工歡迎。“在三替無論是員工結婚辦喜事,還是員工或家屬生重病或辦喪事等,工會都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幫助。”提及職工福利,陶曉鶯眼中閃爍著自豪與堅定。她深知,企業只有關愛員工,員工才會熱愛企業,才會服務好客戶。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而良好的工會福利是吸引和留住人的關鍵。組織開展職工免費技能培訓、體檢、療休養、醫療互助、游西湖、欣賞文藝演出、夏季高溫崗位“送清涼”等系列活動;組織女職工過三八婦女節,為員工送生日蛋糕,過集體生日送上美好的祝福;“五一”“國慶”等節假日,組織各種形式文藝活動,員工自編自導自演……聽到職工們的陣陣歡笑聲,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的幸福,陶曉鶯也很滿意。“替您排憂、替您解難、替您受累”一代代三替人以此為使命,以行動做好小家政,用真誠惠及大民生。